
内容摘要
能否用技术的难题,解决市民垃圾分类的难题?垃圾分类背后的人:一周看了3万个词条,变身垃圾分类专家。
文章来源:工人日报
工人日报客户端10月18日电 7月1日,被称为“史上最严”垃圾分类措施的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正式实施。剩余45个重点城市也将进入垃圾分类倒计时,如何正确分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
能否用技术的难题,解决市民垃圾分类的难题?创立了易代扔的张洪铭率先做了尝试。从垃圾场、回收站到居民区定点投放站,短短半年,“易代扔”在支付宝上业务暴增300%,覆盖150多个城市。
“过去,女儿在外面被嘲笑‘爸爸是收垃圾的’,希望以后这样的声音能越来越少。”

“我们做的,就是让有需求的回收企业找到同样有需求的用户。“如今,易代扔是支付宝官方合作的垃圾分类最大回收平台。张洪铭将“摇铃铛”对接给不同片区不同类型的回收企业。“用户在支付宝下单,平台分派给对应的回收者上门回收垃圾。”
当然,回收企业本身是当地政府、街道指定处理点,且对“摇铃铛”进行统一的培训。“统一着装、车辆、秤,用户可给好差评。”如此,回收企业依托支付宝平台,扩大了服务半径,获得有效的订单需求;“摇铃铛”优胜劣汰,可发挥更大的价值。
需要强调的是,平台上门回收不收取任何费用,且按照市场价格支付“卖废品”金额给用户。“易代扔的合作服务人员,只负责上门按规定回收可回收垃圾,并不提供代扔垃圾服务。“张洪铭说,平台的意义更多的在于把环保的生活方式搬进用户的心里。“用户下单卖垃圾,不仅有现金,还会有绿色能量和平台积分,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回收里来。”
目前,已经有超过200万人在平台下单,回收的垃圾已经超过50万公斤。“最近一周是平时的3倍,特别是生活废品增量明显,大家的分类回收意识更强了。”